币圈震撼:WLFI “割” 孙宇晨,川普家族项目掀信任风暴
加密货币的风云诡谲中,WLFI(World Liberty Financial)与孙宇晨的纠葛,成为 2025 年币圈 “信任危机” 的标志性事件。这场由 “川普家族加密项目” 引发的震荡,不仅撕开了 “金融自由愿景” 的遮羞布,更让行业对 “巨头博弈、合规底线” 的讨论推向高潮。
一、WLFI 登场:川普家族的加密野心
作为川普家族主导的第二个大型加密项目,WLFI 于 9 月 1 日高调上线。背靠 “政治 + 资本” 的双重光环,项目初期便吸引大量目光 —— 毕竟,前有特朗普家族的流量号召力,后有加密市场对 “合规化 RWA(现实资产上链)” 的期待,WLFI 一度被贴上 “颠覆者” 标签。
二、孙宇晨 “翻车”:从 “早期巨擘” 到 “地址冻结”
孙宇晨(Justin Sun)作为 WLFI早期最大参与者,曾凭借 “高调承诺锁仓” 赚足信任:公开宣称 “长期持有、不会抛售”。但舆论反转来得猝不及防 —— 业内爆料其 “利用交易所高息揽储,挪用散户代币砸盘”:通过平台高收益吸引用户存币,再将归集的代币抛售打压价格,待散户提币时,用自有钱包 “补仓” 应付。这种 “左手吸储、右手砸盘” 的操作,被戏称 “掩耳盗铃的阳谋”。
更戏剧性的是,川普家族作为项目方直接冻结孙宇晨钱包地址,彻底引爆争议。此举不仅让孙宇晨的资产布局陷入被动,更亲手扯下 WLFI “金融自由” 的叙事外衣 —— 当项目方有权限冻结核心参与者地址,所谓 “去中心、无许可” 的承诺,沦为笑谈。
三、行业启示:信任泡沫下的合规拷问
此次事件暴露币圈三大痛点:
“名人背书”≠安全:孙宇晨的流量光环、川普家族的政治标签,曾让 WLFI 被盲目追捧。但 “巨头站台” 本质是资本游戏,合规性与风险隔离才是核心;
交易所 “暗箱操作” 成顽疾:“高息揽储 + 挪用砸盘” 的套路,折射中心化交易所对用户资产的 “控制权滥用”。投资者需警惕 “收益陷阱”,重视链上资产自查;
项目愿景与实操的割裂:WLFI 主打 “金融自由”,却以 “冻结地址” 这种强中心化手段管理生态,暴露加密项目 “理想主义叙事” 与 “现实治理” 的矛盾。
四、后续走向:博弈中寻找信任锚点
事件发酵后,市场对 “川普家族能否重启 WLFI 公信力”“孙宇晨如何回应冻结”“交易所合规改革是否加速” 充满疑虑。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需回归 **“资产自主掌控(冷钱包、DEX)”“链上数据溯源”“分散化布局”** 三大原则,在币圈 “信任重构期” 守住安全底线。
9个回复
短期舆论冲击大,但币圈 “黑红也是红”。若孙宇晨能自证 “无挪用” 或推动合规整改,不排除靠流量翻身;但要是坐实违规,后续生态排斥是必然的
RWA 赛道本来挺有前景,被 WLFI 这事儿一搞,投资者估计要更谨慎了
短期是 “流量型项目” 信任受挫,长期倒逼行业 **“去名人化 + 强合规”**。未来项目想走远,得靠技术和生态,而非 “绑定大佬
套路多是因为行业早期监管空白,但也有踏实做技术的项目(比如聚焦公链性能、RWA 真实落地的)。建议从 “代码开源、社区自治、合规备案” 三个维度筛选,远离纯 “叙事炒作” 项目
孙宇晨被川普家族搞,算不算 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?毕竟他以前也没少割别人
川普家族和孙宇晨这出大戏,让我明白币圈没有永远的盟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
本来以为跟着川普家族和孙宇晨能赚,现在看还是得自己研究链上数据,不能懒啊
WLFI 冻结地址,说好的金融自由呢?感觉被狠狠打脸了
加密项目核心看 “规则透明 + 权力约束”,名人 / 家族站台只是流量 buff,合规性才是硬逻辑~这次 WLFI 事件,反而让行业更重视 “治理机制” 了